機遇與挑戰:
- 目前難脫“禮品書”需求
- 難以避免“給他人打工”局面
- 產業鏈應聯手而動
北京方正飛閱傳媒技術有限公司的執行總經理金福偉近日很高興:該公司的G3電子閱讀器(俗稱電紙書)產品“文房”從去年11月初批量供貨到12月底,短短兩個月內已經銷售了1萬臺。這1萬臺產品甚至沒能流通到公開市場,大多數被金融機構等集團用戶“定制”買走。同樣,占有國內電紙書市場95%份額的漢王科技這兩個月的月出貨量也大大超過了此前公布的3萬臺。同時,翰林、易博士、易狄歐等品牌的電紙書開始涌向業界,華為、大唐等傳統通信設備制造商也邁入電子閱讀器行列,電紙書市場看上去很火爆。
但是,這樣的火爆市場背后也存在隱憂:目前電紙書走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受禮品市場的帶動。電紙書會只是禮品書么?電紙書是否會重蹈當年商務通的覆轍?中國如何做強自己的電紙書產業?電紙書的熱潮之下需要有一些冷思考。
目前難脫“禮品書”需求
天津津科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慶誠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移動閱讀產業論壇”上提出一個觀點:電子閱讀器產業3000萬臺定乾坤。意思是電紙書市場只有達到3000萬臺規模的時候,才能算是發展起來了,才足以引起出版界的重視。“否則,此前的都不叫發展叫探索。”他說。據他透露,2009年全球電紙書的出貨量不到300萬臺。李慶誠從2000年開始做電子閱讀器到現在,已經在這個領域經歷了很多種“探索”。雖然目前這種基于E-ink的電紙書是他最為看好的,但他還是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2010年全球電紙書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0 萬臺左右,3000萬臺的規模在2012年才有可能實現。
至于中國市場,李慶城預計,2009年國內電紙書的銷量不超過30萬臺,樂觀的話,今年可能會提高到300萬臺。而金福偉并不這么樂觀,他認為2010年國內電紙書的銷量應該在100萬臺以上。漢王科技對這個市場的預測是,今年的市場規模將突破300萬臺,再過10年左右,中國的電子閱讀器市場容量將達到5000萬臺。
“在我看來,電紙書產業要越過正常的門檻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進入發展期可能還需要5~7年。我覺得10年并不為過,也不算漫長,畢竟我們要改變的是上百年養成的習慣。”李慶誠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2009年電紙書在中國市場走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受禮品市場的驅動,尤其是去年年底兩個月的熱銷,即便是行業用戶如金融機構的訂購,也有年底送大客戶的意思。因此,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亞南認為,到2010年中后期,中國電紙書市場將出現小幅盤整,銷量也會有所降低。新格局初步形成后,整個市場又會逐步回升,在隨后幾年內穩步發展。
難以避免“給他人打工”局面
目前電紙書尚處于禮品書境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售價太高,“中國移動閱讀產業論壇”半數以上的發言者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根據中國移動的消費者調查,1500元甚至1000元以下的電紙書才能被消費者接受,但是目前的電紙書最便宜的 2000元以上,貴的甚至達到5000元左右。
電紙書售價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高?!吨袊娮訄蟆酚浾咴诓稍L中了解到,目前的電紙書閱讀器,屏的成本約占低檔產品的60%,占高檔產品的30%。電子紙是電紙書閱讀器的關鍵組件,占這種裝置一半以上的成本。目前生產液晶面板的友達和奇美、生產電子紙的元太科技以及臺達電公司等搶先一步,在電紙書閱讀器供應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掌握了電子紙的關鍵技術。
不難發現,在目前的電紙書閱讀器產業鏈中,受益最大的應該是掌握了上游材料核心技術的廠家,特別是掌握了E-Ink技術的元太科技。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市場約有85%~90%的電紙書采用元太科技E-Ink技術,元太科技在2010年的表現將與市場預期差距不遠,甚至更為樂觀。隨著電紙書閱讀器出貨量的增加,元太科技的業績也隨之節節高升。
如果核心技術只被一家企業掌握,市場沒有競爭,那么成本就很難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內電紙書終端企業進入者過多,出現價格競爭,那么最終就會像當年的VCD產業一樣,出現為一家企業打工的情況。
產業鏈應聯手而動
“電紙書的另一核心部件———顯示驅動芯片也出現過被愛普生一家獨占的局面,當時一顆驅動芯片就要六七美元,但現在有所下降。”中電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飛思卡爾、Marvell、三星等都有基于ARM的電紙書解決方案,國內的君正也推出了電紙書處理器芯片方案。上游市場競爭的加劇能讓下游受益。”據悉,目前愛普生的驅動芯片每顆已降到2美元以下。
同時,據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透露,元太科技的價格也有“松動”的跡象,主要是另一家液晶面板企業友達的加入。友達在2009年并購了另一家潛心研發電子紙技術的公司SiPixImaging,又和臺灣工研院在可彎曲基板等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在未來的電紙書技術中也很有優勢。此外,高通也開發了基于 MEMS技術的電子紙mirasol,并在CES上展示了原型機。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以及新公司的加入,將改變元太科技掌控產業鏈的現有格局。
如果說芯片領域有君正這樣的企業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話,那么在源頭屏的技術上,大陸企業能否也參與國際高端競爭?“假設京東方也要做電紙書的屏,但是如果墨水技術不在中國大陸,一方面產業很難布局,另一方面也無法形成競爭力。”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從目前電紙書各種顯示技術的發展看,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無不采用產業鏈主要角色綁定開發的模式,而中國大陸還缺乏自己的技術。同時,在應用層,電紙書的發展則面臨標準林立的局面。“中國需要統一的電紙書格式標準。統一的標準可以有效降低制作、發行、營銷等各環節的成本支出。國家標準也有利于建立起漢語出版的整體優勢。”中國移動數據部劉宇星表示。
“電紙書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產業,目前階段產業界不宜過于毛躁,應保持客觀和理智,但不是消極。電紙書產業應該很好地梳理產業鏈各環節,各個環節做各環節應該做的事情,大家聯手形成合力。這樣,在電子產業和文化產業對接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在世界范圍內獨樹一幟,做出自己的特色。”李慶誠表示。
“移動閱讀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基于合作基礎,建立一個公平、開放、共贏的合作體制,可能還需要克服一些體制上的障礙。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環境,但要使產業越做越強,達到普及的局面,還需要在產品發展、核心配件、內容提供等方面加大研發和投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周健表示。他說,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推進相關標準的制定,同時也會推動技術創新,促進行業創新體系的建設,助力電紙書行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