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因不同通路商及業者資金周轉不良而低價求售,導致市場價格出現急跌走勢
- 大環境不佳、市況不明,加上適逢淡季
- 許多業者寧可保有現金、觀望市場
- 低報價拋貨結束,將面臨行業洗牌
- 待洗牌效應結束后,整個市場運作體系將回歸正常機制
近期整個太陽能產業供應鏈都因為不同通路商及業者資金周轉不良而低價求售,導致市場價格出現急跌走勢。不過,太陽能業者認為,這種急求現、亂倒貨情況總有終止日,屆時業者就開始面臨生存問題,產業供應鏈的洗牌亦將緊接而來。
不論太陽能模塊、電池、硅晶圓或是上游多晶硅現貨市場,都出現因金融海嘯及市場需求下滑壓力,出現資金周轉不良的通路商或業者為求現金而低價求售。太陽能業者表示,由于大環境不佳、市況不明,加上適逢淡季,許多業者寧可保有現金、觀望市場,使得整個市場買氣快速下滑,觀望氣氛濃厚,并加速這些急求現金者砍價求售,市場到處可聽到極為夸張的超低報價。
太陽能業者說,這些極為低的報價水位,其實不乏有業者趁勢放謠作亂市場,感覺整個市場到處有人喊失火,但是一趕到現場可能是什么都沒有,所以這種低報價常是有行無市、買不到。這些缺現金業者手中的料用極低報價拋貨,總有倒完的一天,等到這些通路商或業者手中庫存倒盡,加上金融海嘯問題使其難向銀行取得借貸周轉,恐無能力再買料生產或添加庫存,造成其面臨生存問題,市場洗牌效應就會產生。
不論是體質不佳的中、小型太陽能模塊或電池廠,或是專收集太陽能硅晶圓、多晶硅的囤貨通路商等,都會因為洗牌效應,而大力被排除在市場運作體系之外。另外,將被列入洗牌之列,還包括資金已投入卻被這波大環境沖擊的新廠,在后援資金無力下,恐難安穩生存。
太陽能業者認為,待洗牌效應結束后,整個市場運作體系將回歸正常機制,尤其各國政府積極輔助太陽光電產業,將讓產業有重新啟動機制,但前提是這波金融海嘯得以迅速落底,景氣才能開始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