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金融危機使光伏業采購材料、人力等投資成本大幅下降
- 薄膜技術則是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發展的熱點
- 各國政府非常鼓勵采用某種形式的再生能源
- 競爭也將帶來太陽能電力成本和價格的雙降
市場數據:
- 預計到2010年新奧集團產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500兆瓦,年銷售額200億元
- 太陽能電池在此前價格一度高達100美元/瓦,目前的價格則約3美元/瓦,每度電成本約0.4美元
全球金融風暴造成各類實體經濟的衰退和投資風險的加大,但是,中外創投對太陽能光伏產業投資逆勢增長。
繼英特爾日前2000萬美元投資深圳創益科技之后,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昨日向新奧集團旗下新奧太陽能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并組織總計1.21億美元的貸款。
可再生能源有的品種投資回報率高達20%,是中國最好的投資領域之一,此前,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彭小峰稱,金融危機對于光伏業來說不是打擊,反而促使采購材料、人力等投資成本大幅下降40%-50%,太陽能發電成本將得以大幅下降。
中國太陽能學會光電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接受采訪時說: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將率先達到平價電力目標,讓清潔的太陽能替代常規的新能源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顯然很受資本追逐。
矚目薄膜太陽能
新奧太陽能母公司新奧集團屬下還包括新奧燃氣控股,是國內液化石油氣巨頭,單以液化石油氣產量計算,在全國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排在第四位。此集團持有人為王玉鎖、趙寶菊夫婦,在剛剛出臺的2008胡潤能源富豪榜中以90億資產在內地富豪中排行第53位。
除1500萬美元股權投資外,此次IFC貸款計劃包括,將向新奧太陽能提供4500萬美元自有資金貸款,以及7600萬美元的銀團貸款。該筆融資將幫助建設中國第一條大型薄膜太陽能模塊生產線,項目完成后預計年產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塊60兆瓦,將于明年第二季度投產。
新奧集團媒體負責人張廣軍說,去年11月,新奧與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合作建設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引進該公司全套自動化生產線,預計到2010年產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500兆瓦,年銷售額200億元。該項目落戶河北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用于生產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
在國內光伏產業,“硅料”和“薄膜電池”是最受關注的兩個關鍵詞。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是與傳統的晶硅電池并存的一項新技術,是半導體產業的分支,通過涂布有非晶硅的玻璃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新奧太陽能項目計劃總投資140億元,分三期建設,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技術可降低太陽能電池生產成本,提高光電轉化率,應用于如太陽能屋頂電池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及建筑物外墻光伏電池安裝等。
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企業大概有十幾家,但都是通過硅材料將太陽能轉化成能源,而硅本身就是一種高能耗產品;薄膜技術則是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發展的熱點,據記者了解,日前英特爾注資的深圳創益研發主攻方向也是太陽能薄膜技術。
是資本追逐的寵兒
美元的信貸擴張已經結束,全球進入“去杠桿化”的痛苦調整,現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范圍內已建立了“碳貨幣”雛形,那些依靠擴張規模提高收入總額的企業難逃被資本市場淘汰的命運。
而自2005年12月,江蘇無錫尚德在紐交所成功上市,之后,隨著奧運“鳥巢”工程、光明工程等大型光伏項目的陸續上馬,光伏產業越發成為最受資本追逐的產業。
今年10月,英特爾投資公司以2000萬美元投資正處于擴張期的深圳創益科技,英特爾CEO歐德寧表示:“我們的投資注重在清潔技術方面的投資機會,這是考慮到環保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油價的不斷攀升,還有清潔技術的發展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趙玉文說,目前,各國政府非常鼓勵采用某種形式的再生能源,其中包括太陽能、風能甚至潮汐發電及核電,只要不以碳為基礎的能源,政府都大力鼓勵,因為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除新奧集團外,據了解,百世德太陽能計劃在蘇州、南昌建設兩座薄膜太陽能項目工廠,投資金額分別為25億美元。蘇州工廠投產時間預定為2008年底,南昌工廠為2009年第一季度。假如這一規劃得以實現,百世德將成為擁有全球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工廠的企業。
而無錫尚德太陽能透露,將在2008年建設一個50兆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太陽能發電“1元1度”?
有說法認為,太陽能發電成本過高,是“昂貴的消費品”,而趙玉文認為,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適合于大規模光伏電站的應用,很有可能率先推出平價電力。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表示,太陽能發電領域的原料和制造成本正在顯著降低,僅尚德就在過去兩年投入12億美元打造產業鏈,降低硅原料成本。他預計2012年國內太陽能發電電力價格將降至“1度電1元錢”。
和風能一樣,目前太陽能電力盈利前景吸引大型國有企業加入,這一領域競爭也將帶來太陽能電力成本和價格的雙降,太陽能電池在此前價格一度高達100美元/瓦,目前的價格則約3美元/瓦,每度電成本約0.4美元。
據悉,國電集團已宣布成立國電寧夏太陽能有限公司,先期建設多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項目,總體規劃10000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