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智能穿戴推動了今年無線充電市場的爆發,因為無線充電技術在這個市場找到了最好的應用。一是無線充電不需要設備上有過多的插口,利于穿戴設備的ID設計。二是穿戴產品的電池容量低,緩解了無線充電電流小充電慢的矛盾。
從IIC 2015春季演討會上看,智能硬件/穿戴市場的爆發會給哪些行業帶來利好呢?下面聽昌旭給您分享幾個。
智能穿戴引爆無線充電市場
首先是無線充電行業。在今日IDT的演講中,其高級應用工程師黃江劍無比興奮地說:“智能穿戴推動了今年無線充電市場的爆發,因為無線充電技術在這個市場找到了最好的應用。一是無線充電不需要設備上有過多的插口,利于穿戴設備的ID設計。二是穿戴產品的電池容量低,緩解了無線充電電流小充電慢的矛盾。”他透露:“從IDT公司來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無線充電芯片銷售額環比都增長50%以上。”
黃江劍對目前幾個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標準進行了分析。從技術實現原理來看,主要就是兩大類,一類是磁感應,它需要鐵氧體來作屏蔽,高效高,但是支持的隔空距離小于5mm,代理技術標準就是Qi;另一流派則是磁共振式,它實際上是射頻的輻射方式,相對于來說優勢是支持較大的空間距離,但是由于沒有屏蔽,效率也低很多。代表技術有PMA與A4WP。“雖然在今年CES上PMA與A4WP宣布了合并,但是我認為困難還是很大的,因為協議都不一樣,目前也還沒有看到進一步的動作。”他分析道。
所以,他認為目前Qi標準推動最成熟,現在做Qi認證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僅深圳就有幾家能做Qi認證了。但是他抱怨Qi標準的會員費太貴,董事會成員的年費需要2萬美元,核心成員年費也需要1.5萬美元。
雖然對于磁共振技術不是很認可,但是黃江劍認為Powermat推行的PMA標準,以運營的方式來做,值得借簽。他稱:“他們不僅與星巴克合作,而用還推出手機上的專有App,可以幫助用戶找到離你最近的無線充電的位置,這種方式為用戶帶來便利。”
他透露,對于Qi標準,大家所期望的15W,5V/3A大電源充電,今年內標準會出臺。


圖題:三種無線充電標準技術的比較
[page]
今年Apple Watch的發布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其電池續航時間僅有18個小時。很多業界專家提醒如果是高度玩家,這塊智能手表電池可能半天都支持不到。如此看來這將催生一個巨大的Apple Watch無線座充市場,雖然比不過蘋果手機殼的市場,但是如果足夠便宜,消費者可能會購買幾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急需要充電的時候,充電寶不在身邊,就會再去購買一個,這是大家在用蘋果手機時都會犯的毛病。
那么,高仿的Apple Watch無線座充到底能做到多便宜呢?在今天的另一場無線充電技術講座中,深圳勁芯微電子總經理邵禮斌對于目前智能手表的無線座充成本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如果基于他們的方案成本也就在30-50元人民幣,要看是單模還是雙模。給智能手表充電的無線座充需要的功率不大。
邵禮斌表示,他們目前已有多款針對不同功率與市場的無線充電芯片,包括Qi單模與PWM雙模。“A4WP標準雖然很多公司多表示了支持,但是目前來看還沒有一款商用化的產品出現,還沒有通過歐洲的3C測試。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也在跟蹤,一旦這個標準商業化,我們馬上就可以推出三模的方案。”他說道。


物聯網爆發對LTE-M芯片新需求
“基于OFDM技術的LTE標準比3G更適合于物聯網,因為其子信道可靈活調配,覆蓋效率更高。”在今日早上的演講中,Marvell移動產品高級總監張路說道,“并且,現在新的LTE-M標準更是針對物聯網進行了特殊的設計,比如通過降低信道寬度、降低時延來獲得更高的網絡覆蓋。”
張路解釋,LTE-M通過特殊的設計,可以減小發射功耗20dBm,這將使得大樓深處得以覆蓋,“這對于物聯網會有實質性的推動。”他說。一方面是覆蓋密度增加,一方面是覆蓋深度增加,并且功耗還下降,“我們做的實驗是:用二節AA電池,用于一個LTE-M的物聯網設備,如果每天只發送一次數據,其它時間休眠,電池續航時間可以達到十年,這已充分滿足物聯網的需求。”
LTE-M也是大家稱為Cat 0的技術。在今年的巴塞羅拉通信展上,是很多設備廠商在主推的技術,昌旭在韓國電信展臺看到他們將LTE-M用于智能城市的案例,并且他們表示這個網絡將會在今年底在韓國試商用。

在今天的演講中,Marvell張路還提示大家關注另一個熱點技術——LTE-U,它通過在非授權頻段實施LTE載波,實現高效的區域覆蓋。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決LTE與wifi的共存問題,如下圖現在業界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LTE信號同時運行在LTE載波與wifi載波,但是這種方式的問題是LTE的用戶會搶奪wifi用戶的信道,如何讓這兩種數據流和平共處?業界還在協調。另一個方式是LTE信號在LTE載波,wifi信號在wifi的通道上,各自在各自的載波上,這需要LTE與wifi載波數據流共存,但這一種方式更難實現,因為wifi技術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這個熱點技術業界還在進一步優化。”他說。

雖然在第一天的“CEO高峰論壇”中,魅族CEO白永祥(魅族李楠代言)表示:“連接不是智能。”但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首先要“連接”,這也為連接相關類芯片市場帶來無限商機。并且,各個陣營的廠商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包括做MCU的公司以及提供IP授權的公司。
[page]
Atmel中國區產品市場總監趙德重在演講中表示,未來MCU是各種智能穿戴與IOT設備的核心,但是連接也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的挑戰是客戶需要同時掌握MCU與連接射頻等技術,他們要應對射頻天線及并行等問題、系統的安全問題等。”趙德重解釋,“為了加速客戶設計IOT的產品,Atmel將MCU與wifi API、藍牙配置文件、Zigbee WM以及定制軟件等集成,針對不同的需求形成不同的集成版本,讓客戶只需專注于MCU開發,我們幫他們完成FCC、ETSC以及IC等各種復雜的認證,以讓用戶實現最快的上市,同時擁有最低的功耗。”如下圖:

同樣的,專業的IP授權廠商CEVA也看到了連接芯片市場的巨大機會,其中國區市場經理翟驍曙在演講中指出,物聯網基礎設施分為三個層級,最核心的層級就是“連接”,而他們可以提供幾乎所有的無線連接需要的IP。并且,他認為:“面對這么多的連接技術,我們需要有靈活性、模塊化的平臺來支持所有的連接標準和所有的IOT細分市場,而DSP架構可以很好地滿足這個市場要求。”

翟驍曙特別強調了他們去年收購的RivieraWaves,“他們具有最先進的包括4x4 802.11n wifi與藍牙解決方案。”他強調。

對于IOT、智能家居無線連接市場帶來的商機,也被測試公司泰克所預見。泰克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渠道開發經理王躍偉在演講中指出,目前智能家居中使用的各種無線技術存在嚴重的干擾,他們針對這一需求專門提供了相應的測試方案。他特別推薦了他們的“混合域”測試方案和MDO測試設備。
他表示,這個市場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標準可以遵循,無線連接標準也沒有,干擾測試標準也沒有,但是,“從我們客戶的反應來看,他們對于智能家居的RF測試還是很有需求的,我們2015年將推出親民價格的智能家庭RF測試產品。”他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