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電視缺乏統一標準
- 目前大多數國內品牌應用商店里的程序不超過10個
智能電視,是指像智能手機一樣,具有全開放式平臺,搭載了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彩電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網線、無線網絡來實現上網沖浪的這樣一類彩電的總稱。
上周末,記者在賣場看到,有企業打著智能電視的幌子,推銷互聯網電視。還有企業將互聯網電視定義為智能電視,大打概念打擦邊球。
雖然都打出“智能電視”的標語,但各品牌所說的智能電視并不是一回事。
消費者張阿姨告訴記者,“最近看到智能電視很火,家里剛好要換臺電視,可到了賣場,導購老是將智能電視和3D電視、LED電視放在一起說,聽得我直犯暈。我覺得他們在忽悠。”
奧維咨詢平板顯示器研究中心總監彭健鋒表示,對于智能電視,目前業內還沒有比較統一的,并為行業廣泛接受的標準。“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智能電視應該是在開放式平臺上能承載廣播、點播、應用軟件三種服務的電視。開放式平臺,是指具有操作系統和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的平臺。”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國內品牌應用商店里的程序不超過10個。
蘋果、谷歌應用商店的軟件,大多是第三方開發者制作的。但目前彩電企業還沒有形成這個機制,基本上都是廠商從第三方定制,開發成本很高。而且在電視上跟在電腦上跑程序完全不同,沒有觸摸功能,沒有體感功能,能玩的游戲本來就很少,所以目前可用的程序并不多。
據了解,目前國內各品牌處于割裂狀態,不能共享。而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為搶跑新興市場,往往選擇一邊推廣宣傳,一邊完善產品。
彭健鋒表示,“在操作系統方面,目前國內廠商大部分選擇Android系統,國外廠商基于企業核心技術考慮,大部分是在Linux架構下自主開發操作系統。”
不過,好在國內的彩電企業已經認識到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危機。本月,海信、TCL、長虹發起成立的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期望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