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核電站事故使尚在復蘇的全球核電產業再受打擊
- 核電項目的發展將從跨越式向平穩轉變
- 國內光伏產能到2015年將達到10GW
日本核電站事故使尚在復蘇的全球核電產業再受打擊,其后續影響進一步發酵。
5月10日晚間,日本首相菅直人關于調整核電發展計劃、重點研究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發展的表態,受到全球強烈關注。受日本核事故的影響,中國既定的核電產業政策將接受考驗,會不會因此調整?日本將來重點發展替代能源產業如風能、太陽能,中國相關產業能否從中獲益?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昨日(5月11日)表示:“日本的核事故,將引起中國反思自己的核電發電計劃是否過快,并作出相應調整。”
李勝茂認為,日本核電政策的調整不會對中國產生方向上的影響,只會促使核電安全投入的增加,核電項目的發展將從跨越式向平穩轉變。
事實上,自從日本發生核電事故,公眾對核電安全性的擔憂被迅速放大,國內外“核恐怖”之聲不斷。據中廣核集團透露,該公司多次派出安全督察組去各核電項目檢查安全,試圖打消公眾疑慮。
大多行業分析人士也認為,激進的中國核電發展步伐將由此減速,但并不會阻礙中國發展核電的計劃。
資料顯示,在日本核事故之后,美、德、英、俄等國紛紛關閉本國老舊核電站,調整核電發展政策。此背景下,中國核電政策受到進一步考驗。
李勝茂認為:“現在中止已審批的核電項目不太現實,但新申報項目將會受到影響。”
據他預計,未來二三十年內,核電將占據我國電力第二大的位置。日本核事故一時也難以撼動中國高達數萬億元投資的新能源計劃,但由此引發的產業震蕩將會出現。
“目前,國內三大核電集團的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但由于核電項目審批門檻變高,中建投、中核工業要想趕超中廣核將更加困難。”李勝茂稱。
由于國內已經明確暫停審批新的核電項目,下游市場需求減少,將使大量核電站設備制造企業產能過剩。“這會促使企業改變戰略,走出去,在不具備風能、太陽能發電條件的國家發展核電項目。”李勝茂表示。
除此之外,日本轉而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是否意味著中國的風能、太陽能設備制造企業有機會進入日本市場?
李勝茂稱,日本光伏市場比較封閉,目前,日本夏普、三洋、三菱等巨頭占據了該國新能源市場大部分份額,再加上日本政府已經削減了對光伏產業的補貼,中國新能源企業從中獲益或有限。
李勝茂認為,在風能和太陽能領域,國內市場發展潛力遠比國外市場大。據他預計,國內光伏產能到2015年將達到10GW,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也將于2012年出臺,這意味著光伏產業將大規模啟動。